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悟空」問世

Back
Category : News

喺2025年8月2號,浙江大學腦機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發布咗一項突破性嘅科技成果——新一代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Darwin Monkey”(中文名“悟空”)。呢部計算機係國際上首台神經元規模超過20億嘅基於專用神經擬態芯片嘅類腦計算機,佢嘅神經元數量已經接近獼猴大腦嘅規模,喺典型運行狀態下功耗大約係2000瓦,顯示出低功耗同高效率嘅特點。相比之下,之前國際上規模最大嘅類腦計算機係Intel喺2024年4月發布嘅Hala Point系統,佢嘅神經元規模只有11.5億,遠遠落後於“悟空”。呢項成就標誌住中國喺神經擬態類腦計算領域已經踏入國際領先水平,為人工智能同腦科學研究開闢咗全新嘅可能性。

話說返人類大腦真是一個超高效嘅“計算機”,佢擁有860億至1000億個神經元,透過突觸連繫實現資訊傳遞,幫我哋處理視覺、聽覺、語言、學習、推理、決策同規劃等各種任務。類腦計算就係將生物神經網絡嘅工作機理應用到計算機系統設計入面,搵到一個低功耗、高並行、高效率同智能化嘅計算方式。“悟空”計算機搭載咗960顆由浙江大學同之江實驗室喺2023年初聯合研發嘅達爾文3代類腦計算芯片,每顆芯片支援超過235萬個脈衝神經元同億級神經突觸,仲支援專用嘅類腦計算指令集同神經擬態在線學習機制,呢啲技術讓“悟空”喺智能應用同腦模擬方面有咗強大嘅表現。

經過兩年多嘅技術攻關,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呢部超大規模嘅類腦計算機“悟空”,仲開發咗新一代達爾文類腦操作系統。呢個操作系統採用分層資源管理架構,可以高效地進行神經擬態任務嘅並發調度同系統資源嘅動態優化。據浙江大學腦機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潘綱教授講,團隊已經喺“悟空”上部署咗多項智能應用,包括運行DeepSeek類腦大模型,完成邏輯推理、內容生成同數學求解等任務。仲有,佢仲可以模擬唔同神經元規模嘅動物大腦,例如秀麗線蟲、斑馬魚、小鼠同獼猴等,為腦科學研究提供咗一個全新嘅仿真工具,幫到科學家更深入了解大腦嘅運作機理,減少對真實生物實驗嘅依賴,降低實驗成本同倫理風險。

“悟空”嘅出現唔單止為現有嘅計算場景提供咗新嘅計算模式,仲為人工智能同腦科學嘅發展注入咗新動力。佢嘅低功耗同高並行特性,可以解決現有深度網絡同大模型高能耗同高計算量嘅問題。喺實際應用上,“悟空”喺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表現出色,例如喺智能安防監控中,可以實時分析海量視頻圖像數據,快速識別異常行為同目標物體;喺智能語音助手方面,佢能更快理解用戶嘅語音指令,提供更自然流暢嘅互動體驗。仲有,佢嘅無人監督在線學習機制,讓機器可以好似人類咁,喺同環境互動中不斷學習同進化,實現更高級嘅智能,例如自主決策同創造性思維。未來,“悟空”仲有潛力應用喺邊緣AI領域,例如智能攝像頭、智能家居設備同可穿戴設備,推動物聯網向更智能化同自主化嘅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悟空”仲採用咗2.5D先進封裝技術,研發出晶圓級超集成類腦計算芯片DarwinWafer,搭建咗晶上系統刀片服務器,解決咗芯片間資訊傳遞速度同能效嘅瓶頸。呢啲技術突破讓“悟空”喺數據傳輸速度同效率上大幅提升,同時降低功耗。潘綱教授仲提到,“悟空”嘅仿腦工作機制同超越人腦嘅運算速度,將會為未來類腦人工智能嘅研究提供強大支持,推動通用人工智能嘅發展。總括來講,“悟空”唔單止係一項科技突破,仲係中國喺全球科技競賽中嘅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未來嘅智能計算同腦科學研究奠定咗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