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BCI)技術正喺醫療同科技領域掀起一場革命。呢項技術可以將人腦同外部設備連繫起來,畀嚴重殞地嘅病患有機會重新控制電腦、手機甚至機械手臂。喺最新嘅研究同報道入面,兩間公司——Neuralink同Synchron——正喺呢場競賽中處於領先位置,佢哋嘅目標係開發出商業化嘅腦機接口,幫到有需要嘅患者同埋開拓新嘅科技應用。
簡單黎講,腦機接口係通過植入腦部嘅電極,捕捉同分析腦部信號,再將呢啲信號轉化成指令,控制外部設備。對於一啲因為中風、ALS(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或者脊髓損傷而失去行動能力嘅患者,呢項技術可以話係一個救星。例如,Synchron開發嘅Stentrode設備,唔使直接喺腦部開刀,只需通過血管將電極植入到腦部附近嘅位置,呢個方法比Neuralink嘅技術更加唔入侵性,減少手術風險同恢復時間。Synchron嘅技術已經喺10個患者身上試驗過,成績令人鼓舞,佢哋可以通過意念控制電腦或者手機,完成一啲簡單嘅任務,例如發送訊息或者瀏覽網頁。
相比之下,Neuralink由Elon Musk創辦,佢嘅技術更加進取,佢哋嘅N1植入物需要通過精準嘅機器人手術,將細小嘅電極直接植入腦部皮層。呢個方法雖然入侵性較高,但可以捕捉到更高解像度嘅腦部信號,有可能實現更複雜嘅功能,例如將來或許可以繞過受損嘅脊髓,直接控制義肢或者機械設備。Neuralink最近嘅進展包括成功喺三個人類受試者身上植入設備,佢哋可以通過意念玩電子遊戲同使用電腦輔助設計軟件,呢啲成果顯示咗技術嘅潛力,但同時亦引起咗一啲關於私隱同倫理嘅討論。
喺倫理方面,腦機接口技術帶嚟嘅挑戰唔少。點樣確保患者嘅腦部數據唔會被濫用?點樣平衡技術嘅好處同潛在嘅風險?Synchron嘅創辦人Tom Oxley提到,私隱、自主權同歧視問題係未來需要解決嘅三大挑戰。尤其係當呢啲技術唔單止應用喺醫療用途,仲可能會普及到健康人士嘅日常生活,畀佢哋用來提升認知能力或者同機器更緊密地連繫起來,呢啲問題就更加迫切。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腦機接口嘅監管要求非常嚴格,確保設備嘅安全性同有效性,但同時亦限制咗技術嘅快速推廣。
除咗醫療用途,腦機接口仲有更廣闊嘅應用前景。例如,中國嘅研究團隊正喺探索非入侵性嘅腦機接口,通過頭皮上嘅電極收集信號,雖然信號質素較低,但安全性更高,適合用喺健康人士嘅認知增強上。喺軍事同商業領域,呢項技術亦開始引起關注,例如用來控制無人機或者提升工作效率。無論係幫到殞地患者定係改變健康人士嘅生活方式,腦機接口都喺向我哋展示一個人機融合嘅未來。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這裡。